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兵者,诡道也。

 

上面这两句是《孙子兵法》中对兵的描写。

现代人与企业在社会中,都避免不了碰到竞争,如何在竞争中保持优势,一直是许多人一直乐此不疲探讨的事情。

 

以企业为例

 

企业不仅需要竞争策略,也需要发展策略。这就像部队一样,不仅需要谋划打仗,而且需要谋划发展。企业不能只竞争不发展。竞争靠竞争力,竞争力靠发展。如果部队素质太低,无论怎样打仗都难以取胜。如果企业素质太低,无论怎样竞争也难以取胜。企业不能脱离发展搞竞争,也不能脱离竞争图发展。部队没有只打仗不训练的,也没有只训练不打仗的。企业也一样。在竞争中发展,在发展中竞争,这是先进企业的成功之道。

 

不同的消费群体关注不同的内容,最初级层次的消费者,关注的是价格,这类消费者以价格为主导;高一点层次的消费者,关注的是服务,在相同价格的同时选择更好的服务;在高一层次的消费者,关注的是品牌,良好的品牌形象是其选择的标准;更高层次的消费者,关注的是标准,在追求品牌的同时,更关注产品的标准,这些产品是否通过更高的安全标准检测。 而相对企业而言,越高层次的消费者,带来的利润回报越多,同时很少会出现高层次的消费者愿意降低标准,接受更低层次的消费品。这也是企业的形象与品牌给认定之后,很难打动高层次的消费者。 

 
 
 
 

 

当然企业本身的竞争策略的不同,本身针对的消费群体就不同。不过没有那家企业的经营者不想进入高层次的消费市场领域,而愿意在低层次的消费市场打拼。

 

现实中许多企业受制于自身管理的不足,只能在价格上与竞争对手竞争,谈及服务都是很奢侈的。因为服务于价格不同,服务要求的是完整性,而关注价格的消费者,大多数对服务的要求不是很高。服务的完整性,要求企业必须配置高素质的服务人员,这对许多企业来说只能是因人而异的相对化服务而根本谈不上高素质的服务。企业必须拥有高素质的服务后,消费者才会产生品牌的认可,从而通过口碑形成品牌偏好。

 

低层次的价格竞争对企业自身管理要求并不严格,而一旦进入较高层次的竞争,就对企业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是许多企业被迫只能进行价格竞争的原因。

 

良性的竞争基于企业对资源的整合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竞争可以为企业赢得市场与客户群体,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好的支撑;而恶性竞争,除了价格战以外,没有更有效的竞争模式,企业为了实现更低的价格,只能去寻找更低的产品途径,而更低价格就更难以保障服务与质量;这种情况下的竞争只会损害企业的既有市场与客户,同时使客户将对品牌与服务的关注度转移到价格上,更加导致价格竞争的恶性化,最终导致参与竞争的各方两败俱伤。

 

认清竞争的本质有利于企业管理者明确竞争与发展的方向,带领企业进入良性循环模式,从而越过企业发展的低级门槛。

 

以人为例

 

相同类型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往往是竞争关系,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呢?

 

我们不难从现实中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觉得人与人之间就是竞争关系,他把他的理解用到生活中去,与天地斗、与父母斗、与兄弟姐妹斗、与一切有产生关系的人斗,最终斗到众叛亲离。有的人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互助友爱,帮所有能帮的人,赢得别人的好评,但是自我却困苦一生。

 

用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亲缘、地缘、业缘、学缘构成。

 

亲缘,指一切有或多或少和血缘关系形成的一个群体,所谓的三亲六戚都在其中了。在这个群体中,成员间的付出是不需要回报的,有的只是维持这一群体利益的本能。基于这点也不难理解家族式的管理模式。

 

地缘,出生在同一个地方的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地缘关系了。其远近关系仅次于亲缘关系。因为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他的生存,必然要和周围的人们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所以有“远亲不如近邻”这一说。这样的关系,在工作中最容易形成了,许多工作中不同的派系,都带有地缘关系的特征。

 

业缘,因为工作而形成的关系就是业缘关系了。在这样的关系中,以利益为出发点,你与对方的关系,不会随着你自己的喜好而改变,也不会随着你自己与对方的关系的好坏而改变。许多人在工作中觉得受伤的愿意就在于,他将工作关系与其他关系搞混了,常听到我把他当朋友,他把我当什么了。

 

学缘,因为在同一师长下受教育而形成,没有太多利益的因素在里面。关系有好有坏。坏,坏不到那里去,好,就好得不得了。社会上曾经流传过这样的一段话:“当代社会有‘四铁’,一起同过窗、一起坐过牢、一起嫖过娼、一起分过赃。”

 

用公共关系学的角度来看,不同的环境下,人与人之间产生不同的关系,是服务关系、社会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等等。不同的关系间,应该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使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顺畅与润滑;而简单的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成竞争或是互助友爱都是片面的;界定彼此之间的不同关系,可以采用通俗的广泛认可的交往方式,也可以采用标准的礼仪交往方式,进行交往。

 

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在《论语·季氏》说到: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

“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品行标准还未确定,要注意对各种诱惑的迷恋;等到成年之后,血气方刚,要提醒自己不要争强好斗;等到年老之时,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已经减退,体力与精力均明显下降,要警戒自己不要贪得无厌。”

 

得失得失,得到往往意味着另一种失去;舍得舍得,不舍弃往往得不到。每个人对得到与舍弃的标准各不同,人在处于社会中不同层次,成长中不同阶段时,对愿意得到与舍弃的标准也是不同的。

 

其实人生不管在什么时候,只要个人修为达到了认知的程度,都应该实时提醒自己,戒色、戒斗、戒得。在工作学习中,避免贪多、避免诱惑,学习工作为的是实现自身的价值与个人持续的成长,不是跟谁争强斗狠,要把谁比下去。

 

以思维为例

 

经营企业与经营人生像跑一场马拉松,不是可以速战速决的事情,比的是可持续力;要想在经营中胜出,就必须团结一切可用团结的力量,整合一切可用整合的资源;学习对手的长处,避免出现对手与自己常犯的错误;在环境变化中,寻找机会,适时的消耗对手,而增强自身的实力。

 

《孙子兵法》中的《谋攻篇》中指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译文:

最高层次的谋略是挫败敌人的意图,其次是瓦解敌人的联盟,再次是选择与敌人正面决战,最不聪明的办法是攻击敌人的城池。为什么孙子讲“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因为能够“上兵伐谋”,去直接挫败敌人的意图,也就是名副其实的釜底抽薪之计。

 

现实中许多企业缺少合理规范的规章制度,收入分配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不注重对成员的意识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导致个体私欲太强、加上管理不通情达理。这种情况下团队内部会互相伤害,久而久之,人际关系恶化。团体人心不齐,缺少凝聚力,效益受阻。使团体效能小于个体相加之和。带领这种团队参加竞争,根本无取胜的可能。

 

《孙子兵法》中《军形篇》中指出:“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译文:

因而这些善于打仗的人既没有多智多谋的名声,也没有勇敢的战功;但他们却每战必胜而不会有差错。之所以没有差错,是因为他们采取了必胜的措施,战胜那些已经处于必败之地的敌人。所以,善于打仗的人,总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又不放过使敌人失败的时机。因此,打胜仗的军队总是先取得必胜的形式,然后才向敌国宣战,而打败仗的军队则是先盲目作战然后再去求取胜利。

 

上面说到了,竞争与发展的关系;发展好了,能增强竞争能力;有通过不同程度的合理竞争,能促进发展。竞争与发展是并行的,就如同经营与管理一样,管理好了,经营更顺畅,经营好了,管理有了更多可用支配的资源,才能更上一层楼。偏颇、偏废那一个都不行,起头并进,才是合理。

 

上一页  行首页  下一页


Lincn.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