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

五载一巡守。――《书•舜典》

王巡虢守。――《左传•二十一年》

均地守。――《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

纠其守。――《周礼•内宰》。注:“宿卫者。”

虽守者益。――《荀子•王制》。注:“谓地也。”

 

释义:

1、防守,跟“攻”相反:守卫|把守|守门员。

2、看护:不离开:守候|守护|看守|守株待兔。

3、遵守;不违反:守法|守时 |守纪律|守信用。

4、保持不变:守旧|保守。

5、战国时各国所设郡的长官。郡原多设在边境地区,守因负现防守而得名。战国初期魏、赵等国已设置。如魏文侯以李悝为上地守,见《韩非子•内储说上》;又以吴起为西河守,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郡守有征发一郡兵力之权,常率军防守或出征。

6、官制用语,守某官有两义,一为试任某职,一指以较低官阶署理较高官阶之职。

 

孙武认为,能自保而全胜也。

《孙子兵法·军形篇》

原文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已,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译文:

孙子说:从前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先要做到不会被敌方战胜,然后捕捉时机战胜敌人。不会被敌人战胜的主动权操在自己手中,能否战胜敌人则取决于敌人是否有隙可乘。所以,善于打仗的人,能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但却不可能做到使敌人一定被我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知,但是不可强求。

 

先要不被敌人战胜,在于防守严密;想要战胜敌人,在于进攻得当。实行防御,是由于兵力不足;实施进攻,是因为兵力有余。善于防守的人,隐蔽自己的兵力如同深藏于地下;善于进攻的人,展开自已的兵力就象自九霄而降(令敌人猝不及防)。所以,既能够保全自己,而又能夺取胜利。

 

预见胜利不超越一般人的见识,这算不得为高明中最高明的。通过激战而取胜,即使是普天下人都说好,也不算是高明中的最高明的。这就象能举起秋毫称不上力大,能看见日月算不得眼明,能听到雷霆算不上耳聪一样。古时候听说的善于打仗的人,总是战胜那些容易战胜的敌人。因此善于打仗的人打了胜仗,既不显露出智露的名声,也不表现为勇武的战功。他们取得胜利,是不会有差错的。其所以不会有差错,是由于他们的作战措施建立在必胜的基础上,能战胜那些已经处于失败地位的敌人。善于打仗的人,总是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不放过任何击败敌人的机会。所以,胜利的军队总是先创造获胜的条件,而后才寻求同敌决战;而失败的军队,却总是先同敌人交战,而后企求侥幸取胜。善于指导战争的人,必须修明政治,确保法制,从而能掌握战争胜负的决定权。

 

兵法的基本原则有五条:一是“度”,二是“量”,三是“数”,四是“称”,五是“胜”。敌我所处地域的不同,产生双方土地幅员大小不同的“度”;敌我地幅大小“度”的不同,产生了双方物质资源丰瘠不同的“量”;敌我物资资源丰瘠“量”的不同,产生了双方军事实力强弱不同的“称”;敌我军事实力强弱“称”的不同,最终决定了战争的胜负成败。胜利的军队较之失败的军队,有如以“镒”比“铢”那样,占有绝对的优势。而失败的军队较之胜利的军队,就好象用“铢”比“镒”那样,处于绝对的劣势。胜利者指挥军队与敌作战,就象在万丈悬崖决开山涧的积水,所向披靡,这就是“形”军事实力。

 

《老子》第二十八章中讲道: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常德不忒。恒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

 

注释:

雄:雄性,指强者,刚强操动。知其雄,自己虽刚强,虽尊荣,但不以刚尊自居。

雌:雌性,指弱者,柔静谦顺。守其雌,而偏以柔弱、谦逊、平易自处。

黑:色彩中吸收光、能量最多的颜色。每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故“守其黑”。守拙与之有相通之处。

白:融七种色彩于无色,普照大地的颜色。成功必有道,与困难或对手较力,知彼知己,知角力的“平衡点”,明晰何时在平衡中居于优势地位,此谓“知其白”。

荣:荣华富贵。知其荣,知道怎样可以荣华富贵。

辱:无所作为。守其辱,却清心寡欲无所作为。

 

译文:

知道自己强大,却守柔弱态势,甘做天下的溪谷;做天下的溪谷,永葆美德不离不弃,复归于婴儿似的淳朴。知道自己明白,却做糊涂状态,愿做天下的范本;做天下的范本,需要德不偏不倚,回归到元始时的纯真。知道怎样可以荣华富贵,却清心寡欲无所作为,甘做天下的低地;做天下的低地,本性品德已然足够,返还到玉石般的质朴。人的质朴本性一旦丧失,就如同各色器物,圣人只好选贤任能,因势利导。因此,高明的工匠不割裂损伤原物。

 

中华的文化是基于守的基础上开始的,中国人只要条件具备,都有储蓄的习惯,而储蓄的目的就是备不时之需。厚积薄发,讲得也是先守后发。一个不懂得防守的人或团队,其下场与结局,是可以预见的。守都 守不住,谈进攻,是奢侈的想法;知都不足,谈守,一样也是很奢侈的。

 

先发制人要求的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发制人才有效,这个先发制人还对资源面有很高要求。对应先发制人的是后发制人,后发制人虽然失了先机,但往往后发先致。毛泽东用其独创的主动性防御策略,打败了一个又一个的强敌。

 

当代社会许多管理者的思维进入了误区,一边说商场如战场,一边忽视如战场应该注意的基本原则,号称“兵学圣典”的《孙子兵法》反复提及,需立于不败之地,而后待机求胜,要出战更是要先胜后求战。上面介绍的《孙子兵法·军形篇》同《老子》第二十八章,已经非常完整的解释了,攻守与知守的关系,我就不在引用任何的额外解释,我对比过《墨子·大取》、《韩非子·备内》、《六韬·六守、守土、守国》,最终还是决定不在加其他的引用了。攻守与知守,已经将“守”解释的很透彻了。 

 


Lincn.com版权所有